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于 9 月 22 日正式推出一站式过关资讯平台 “口岸通”,通过整合实时通关数据、可视化状态提示等功能,为香港居民及访港旅客提供全维度陆路过关指引,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出行服务再添智慧新动能。这一创新与内地江门高新港 “先查验后装运” 模式形成呼应,共同构建起 “资讯对称 + 流程优化” 的跨境便利化生态。
作为连接粤港澳的重要枢纽,香港各陆路管制站常年承担大量跨境人员与车辆通行任务。此前,旅客需辗转多个渠道查询不同口岸的轮候情况,信息分散且更新滞后,易因拥堵延误行程。经常往返深港两地的外贸从业者陈先生表示:“过去要分别查落马洲口岸客流、金巴班次等信息,有时到了现场才发现排长队,赶船赶飞机都得提前预留大量缓冲时间。”
全新上线的 “口岸通” 平台通过 “数据聚合 + 智能预警” 破解了这一痛点。平台核心亮点在于建立了可视化通关状态体系,采用绿、黄、红三色灯号直观标示各陆路管制站的通行繁忙程度 —— 绿灯代表 “正常”、黄灯为 “繁忙”、红灯则显示 “非常繁忙”,并同步提供旅客、私家车通关的平均轮候时间估算,所有资讯每 15 分钟动态更新一次。此外,平台还整合了港珠澳大桥 “金巴”、落马洲 — 皇岗 “皇巴” 等跨境穿梭巴士的实时轮候数据,同时增设突发情况播报功能,可第一时间推送口岸周边重大交通事故等影响通行的信息,帮助用户提前调整路线。
“以往跨境出行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信息差,‘口岸通’让通关状态变得可预判。” 香港保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平台无需注册登录即可使用,用户通过网页端就能一站式获取所有陆路管制站的核心资讯,未来还计划引入实时影像与人工智能技术,进一步提升通行状态评估的精准度,打造更智能化的跨境资讯服务体系。
平台上线首日便收获积极反馈。据保安局统计,上线 24 小时内平台访问量突破 12 万人次,其中珠三角跨境通勤族与旅游团用户占比超 60%。深圳某旅行社导游李女士表示:“带团去香港迪士尼时,通过‘口岸通’提前看到深圳湾口岸是绿灯,果断选择从这里过关,整个流程只用了 20 分钟,比原定计划节省近 1 小时。”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,平台也间接提升了供应链效率,江门某五金制品公司物流总监指出:“我们的样品常通过香港转口,现在能根据‘口岸通’预判通关时间,精准衔接香港码头的船期,避免了货物滞留。”
值得关注的是,“口岸通” 的推出与内地口岸的智慧化改革形成协同效应。此前江门高新港通过 “先查验后装运” 模式与监管服务平台,实现货物通关效率提升 40%;如今香港以资讯整合打破人员跨境的信息壁垒,两地分别从 “货物流” 与 “人员流” 切入,共同推动大湾区跨境便利化水平升级。数据显示,2025 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人员往来超 1.8 亿人次,随着 “口岸通” 等智慧服务的落地,预计下半年跨境通行效率将再提升 15%。
香港保安局透露,下一阶段将推动 “口岸通” 与内地相关通关资讯平台的对接,探索实现深港、珠港口岸通行数据的互联互通。业内人士指出,这种 “跨区域信息协同” 将进一步放大大湾区的 “一小时生活圈” 效应,为人员往来、商务交流和跨境贸易提供更坚实的服务保障。